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教案设计 思想汇报 对照材料 党建材料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振兴乡镇
  • 谈话记录
  • 策划方案
  • 调查报告
  • 共同富裕
  • 教育整顿
  • 工作要点
  • 扫黑除恶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工作汇报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读后感
  • 发言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党史学习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5篇

    时间:2022-09-17 13:25:02 来源:亿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亿瀚范文网手机站

    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5篇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范文(通用7篇) 【篇1】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20xx年中央&r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5篇,供大家参考。

    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5篇

    篇一: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村振兴的意见建议范文(通用 7 篇)

      【篇 1】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 20xx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精神,乡村振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中央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从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标来看,中央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经过六个五年规划,也就是要用 30 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乡村振兴。在这样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间内,就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不能机械教条、更不能形而上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每个地方的发展不均衡,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未雨绸缪。

     首先,不要把乡村振兴等同于地产下乡。很多地方打着”观光农业+房地产”的旗号,名为商业模式创新,实为”挂羊头卖狗肉”当作争取政府优惠政策的幌子,很多”观光农业综合体”等农村建设项目最后沦为开发商变相拿地的房地产项目。

     其次,不要把乡村振兴等同于上楼居住。有些地方为节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或者腾退出建设用地指标,大搞村庄的搬迁撤并,不尊重农户意愿,强力实施”一刀切”,要求农民由分散居住改为集中上楼居住,急于求成搞”大拆促大建”。

     最后,不要把乡村振兴等同于物质扶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果支持过度集中在资金或物质上,就容易导致乡村振兴”重输血轻造血”的问题,依赖于短期高强度的外来资金注入或物质支持,只能解决乡村发展的一时需要,无法从根源上实现乡村的振兴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内化自身造血机制,才能真正强身健体。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在本乡本土,只有盘活当地资源,打造持续的造血功能﹐乡村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民是主体力量,若没有村民的参与再好的战略也实施不了 。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首先要打造一支过硬的

     村委领导班子,让他们的眼光、思路与政策、战略同步,使其能结合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而”指挥”群众快步向前。同时,要建立健全全方面引导机制,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改变发展方式,共同绘制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

     【篇 2】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瓶颈问题:

     从全市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振兴典型来看,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好的地方,都在基层设有完整的机构,有相应的人员配置,专职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各项政策,或者每个街道配有 2-3 个专业学农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路人,乡村振兴好的村普遍都有经验丰富的村支部书记带头,他们有乡土情怀,又能发现和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工业发展为主,辖区内的三个街道均没有完整的农业服务机构,每个街道仅仅设立一处农业办,配备 1-2 人,从事上级农业、农机、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各项涉农工作,光是繁杂的报表、检查、材料等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到村级、田间地头等实地了解情况。例如:辖区内的梅家埠街道是开发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农业办名义配备 4 人,实际情况是,农业办主任一肩挑,一名水利专职人员还是退休后返聘的,再也没有年轻人学水利专业,其他几名人员,有重大任务就抽调,使得本来不多的人员,更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日常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基层如此,区级更是如此,设立一个综合涉农部门,应付市级十几个单位,领导抓的重点工作,就要全员靠上,涉农部门在平常看来,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部门,这就导致目前机关中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调出,觉得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是无能的变现。目前开发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处于极度短缺,没有传帮带的瓶颈中。

     二、意见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也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过去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善涉农管理人员以及农村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三)需要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本此调研发现,开发区、农民、涉农企业都希望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金融机构,应与农业产业密切结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各地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具体说来,一是在政策上,国家各部

     委应密切合作,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做事有依据,另一方面也保证其做事有空间。二是在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更加向乡村建设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形式,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类项目,对于农业主体贷款从事经营活动给予更多优惠。三是人才和技术方面通过组织下派、政策引导、加强培训等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创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条件,从而一方面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四)在人才引进、农民培训和创造良好农村创业环境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

     根据调研,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政府职业培训、农民返乡就业的满意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支持力度”、“认为当地政府对乡镇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几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 63%、64%、63%;有 63%的被访者希望当地政府对乡村建设和农业加大投资程度,这说明还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方面的工作不怎么认可。在“认为大家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创业环境”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明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和创业引导这两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在“认为当地政府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和“认为当地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两个问题中,

     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 73%和 37%,说明国家、省市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篇 3】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保障能力弱。西吉县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比低。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 62 亿元,人均 1.22 万元,占宁夏全区人均 3.63 万元的 33.6%,占全国人均 4.29 万元的 28.4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68 亿元,占财政支出 50.08 亿元的 3.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61 元,占全区人均 10738 元的 77.86%,占全国人均 25974 元的 32.19%。财力弱,社会财富总量小,办大事、攻难题缺乏经济实力。1.2 自然条件差,雨养农业占比重。县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全县 242 万亩耕地中可灌面积仅占5.8%,水平梯田占 51.4%,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任务长期而艰巨。1.3 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体系不健全。全县种植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引导不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不突出,结构欠优化,粮经饲比例失调;农业内部结构倚重依轻,种植业占比偏重,养殖业占比偏轻,林业经济稀少;一二三产业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接二连三发力点不多,动力不强,造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1.4 农业装备科技薄弱,生产体系落后。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和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全县农业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还相差甚远。种养殖标准不高、产量低、成本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

     含量低,深加工短缺,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塑就了西吉县落后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推进产业兴旺最大的制约。1.5 提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强,农村治理待提升。一些村级组织班子不健全,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欠缺,工作支差应付,“软”、“推”、“磨”现象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一些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政策文化素质偏低,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领导力、号召力、执行力、落实力偏弱;一些村级班子成员作风不实,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群众基础差;一些村庄宗族、家族势力抬头,搬弄是非,干扰民主选举,影响村规民约实施,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提升。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2.1 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2.1.1 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崛起推进马铃薯、草畜、

     特色蔬菜、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马铃薯产业要坚持走“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生产、主食开发”四薯并进的路子,进一步提升脱毒种薯生产、优质商品薯种植、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草畜产业要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并重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支撑,推进草畜产业扩量提质。特色蔬菜要以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为保障,坚持果菜和叶菜并重、设施和露地并建的思路,发挥好气候冷凉,生产环境清洁优良优势,算好北菜南下时间差,打好市场空挡牌,提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小杂粮产业要把传统种植优势和新品种、新技术结合起来,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大精细化加工和差异化营销工作力度,实现小杂粮,大产业,高效益。2.1.2 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认真实施好“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行动”计划和“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计划,借助“互联网+农村扶贫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多元、开放、规范、诚信的电子商务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水平,力推农民网上开店创业,扩大西吉县马铃薯、西芹、小杂粮、牛羊肉等特色优质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实体、虚拟同驱动。2.1.3 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休闲、康养、采摘、教育、传承、旅游功能,选择自然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精准打造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示范片区,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打造,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手工刺绣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大力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

     发展。2.2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是优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2.2.1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事项流程再塑,推进农村“不见面”审批规范运行,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方便群众同时,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加快农村宅基地证和房屋产权证“两证合一”工作进度,规范工作程序,盘活农村房产资源,丰富农民财产权;全面开展并高质量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种类规模,依据政策赋予相应权能,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股份权能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推进农民向股民转变,实现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2.2.2 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以壮大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要引导和强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其他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

    篇二: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作)委员会 2017 年第三次研讨会 专家观点综述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作)委员会 2017 年 年 11 月 月 4 日

     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11 月 4 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 2017 年第三次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会青年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形势,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现将学习心得和建言建议归纳如下: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主题宏大、思想深远、气势磅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部引领时代的行动指南,也为中国“三农”研究者提供了一座思想宝库。大家关注到,十九大报告对青年提出了接力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也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大家一致表示,新时代“接力中国梦”、“一懂两爱”的新要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将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勇于担当历史重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 、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大家一致认为,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重要原则,全面深化了全党全国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大家一致建议,应当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制定一部总领乡村振兴全局的战略规划,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起点,紧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放眼建设富

      3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明确发展方向、实施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的分层对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 、 关于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家认为,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发展主要的关注点应当转向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尤其是要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和农村现代化不充分的问题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大家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抓住了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牛鼻子”。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拓展和深化。大家建议,今后的农业农村发展要从主要关注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升级全民食物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护农业产地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把绿水青山留给城乡居民;促进

      4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让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公平、正义。

     三 、 关于 新的“二十字” 方针 大家认为,十九大报告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全面继承、深化和发展。大家建议,产业兴旺,特别提请关注,支持发展经营主体统筹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产业链协调的食品制造业、线上线下结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养生休闲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和众包众筹共建的农村社会事业;生态宜居,特别提请关注,以 PPP 等新型投资和运营模式,促进城乡之间水电路气房网互联互通,推动全域整体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打赢空间立体蓝天碧水沃土保卫战役;乡风文明,特别提请关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乡贤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化的科教文卫、育幼养老、婚丧嫁娶等事业科学发展;治理有效,特别提请关注,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促进严格执法和民主协商向农村基层下沉,探索以物业化管理等手段建设农村社区公共安全;农民富裕,特别提请关注,在农村创造平等的致富机会,“富裕”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社会管理、文化生活、政治参与、生态建设方面的,

      5

     要能够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 关于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大家认为,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要转变原有的“城市主导、农村从属”的城乡发展思路,促进城乡社会现代化经济体系、民主政治、文化活力、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互联互通。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城镇化红利并非城镇化本身创造的,而是城镇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2016 年城镇化为 4.14 亿人口提供了就业,这就意味着中国有 4.14 亿人有相对稳定持续、可供其“适度享受”的收入,因而中国的市场红利是世界最大的。如果城乡之间成功实现了互联互通,规模、范围、集聚三大效应就会辐射到乡村,特别是让 3.62 亿乡村就业人口获得相对稳定持续、可供其“适度享受”的收入,那么必然会带来第二轮市场红利的爆发式释放。大家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权利实现互联互通。大家建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保障农民的“十大权利”,既要保障农民在乡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也要保障农民市民化后的人身财产安全、就业创业、体面居住、医疗卫生、养老社保、公平教育、政治参与方面的权利。

     五、 关于农村” 承包地二轮期满延包和“三权分置”

      6

     大家认为,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仅让农民吃下土地承包权的“定心丸”,也为投资于农业、流转入土地的经营者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大家关注到,2018 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基本完成。大家建议,“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应当在确权登记完成和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新的法律实现机制。农村可以从事农业经营的土地,其经营权不能与使用权简单划等号,也不应当止步于债权。农村农用地经营权不但应当具备基本的使用和收益属性,还应该具备可转让性、可抵押性。因此,在法律解释上要有所创新,土地经营权并不是原来农户承包经营权的简单分割,而是由承包权这一母权所派生的次级用益物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用于农业经营的土地用益物权,其转让、抵押等行为针对的是经营权本身,而并非是农村土地,也不是农户的承包权。大家建议,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后,应当鼓励拥有承包权的农户与投资农业的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土地经营权流转签订长期合同,对合同设定的土地经营权进行电子化登记,让流转双方获得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从而为土地经营权赋予次级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让流入方可以依法对土地经营权实现再流转、抵押等处置。

     六、 关于 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小农户现代化

      7

     大家关注到,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提出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家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是人多地少,这决定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小农户将依然是“养活中国”的主要力量。小农户能够以家庭生产内部化农业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也有诸多难以衔接之处,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现代技术采纳困难、社会化协作不易、市场对接成本高等。例如,当前耕地还有 70%没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还没有充分分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成果。大家认为,要大力发展统一供应链、共享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要构建包容小农户的农技服务、农业信息化、普惠金融等体系,让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七、 关于 农业农村、教育事业和就业三个优先 大家关注到,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优先”的地方有三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大家认为,三个“优先”的叠加,就是中国当前最紧迫的历史性任务之一,即农民教育、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人的现代化,因此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现代化素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然而,大家也注意到,当前农村儿童能够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可能不足 63%,

      8

     接受过各类职业资格认定的农民只有 4.4%,农业院校毕业生真正从事和本专业完全对口的不到 30%。大家建议,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有机衔接,针对农村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着眼于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高等教育融合协调发展,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以就业创业为接口,让农业成为魅力产业、农村成为创新热土、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八 、关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大家关注到,十九大报告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领域,也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绿色优质农产品和农村生态公共物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大家一致认为,要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多元主体,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三生融合共赢”,通过休耕轮作、退耕还林还草、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等手段,控制耕地草原河湖开发规模、降低利用强度、恢复生态功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和可降解等,加大执法力度和考核奖惩,促进水生生物保护、耕地污染阻控、草原河湖生态修复等,鼓励工农业投入品绿

      9

     色生产、加工流通绿色循环、营销包装低耗低碳等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美丽中国做出这代人的努力。

     (执笔:朱信凯、彭超)

     参与讨论:

     朱信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郭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平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敏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东立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广胜 辽宁大学商学院 李玉勤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胡冰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 林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张舰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潘扬斌 农业部计划司发展规划处 彭超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罗小锋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田晓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杨久栋 农民日报社

    篇三: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y 区域发展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安徽省老科协)于11月21日在桐城市召开2018年科学论坛,省老科协及各市县、省直分会7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紧密联系安徽实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对策与建议。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阶段性谋划。大家一致认为,要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首先必须在全省上下统一思想,使各级领导和全社会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安徽为摘 要: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意义。本文对安徽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安徽,乡村振兴,对策

     72区域发展研究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y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直是全国粮食的主产省。截至2017年底,农业户籍人口7059万,全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占75%以上,总产量3476万吨,面积居全国第四位,总产量居全国第6-8位,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值达2611.7亿元。

     [1-2] 但总体看,安徽作为农业大省,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质量及效益不高、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为此,全省各级领导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议事日程的首要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紧补齐短板,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省和各市县应首先抓好顶层设计,由省发改委牵头,根据各地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区位条件、产业优势及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抓紧制订乡村振兴的中期、长期规划,科学确定至2020、2035年等各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谋定而后动。如安徽巢湖在2016年作为全省14个美丽乡村建设的试验县(市)之一,就根据自身拥有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域及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制定了全市“振兴乡村建设行动计划”,首批试点确定了5个乡镇、10个示范点的初步格局;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50个特色田园乡村;计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为了使规划、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各市县还应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并适时制订文件或召开会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见到成效。二、抓住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产业兴,百业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重点放在打牢产业振兴这个基础上,在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一,各市县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发展新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比如,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以葡萄种植为主的都市农业和乡镇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2016年至2018年,该镇又连续举办生态大圩国际半程马拉松文化节、葡萄文化旅游节,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带动了农家乐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第二,要实施质量兴农方略,加快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的转变,努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第三,要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努力构

     73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y 区域发展研究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与服务体系。如安徽凤阳县的凤凰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之初业务非常单一,2014年10月该公司整合县内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田大户,搭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聚焦政府服务前置窗口、农民技能培训、科学种田全程化托管、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农资零差率直销服务五大功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做法和经验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和中央、省级媒体的高度关心。2018年该公司全年营收入达1.8亿元,成为全省从事粮食种植和农业综合服务的龙头企业。第四,2017年中共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8年安徽省已在黄山市歙县、亳州市谯城区2个县(区)开展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今明两年全省应扩大试点加快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力争走出一条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第五、产业振兴最终必须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为此,各市县应把落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作为当前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找准项目,用好政策,做到一个村都不能落下。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共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积极依托和发挥城市的优势作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收入趋近化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同步化、要素配置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安徽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特大城市群,融入南京都市圈,借鉴长江经济带和联手皖江城市群,努力承接各大中城市的辐射能量,用好各领域的政策资源,集聚各部门的资金投入,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实现城乡统筹、城乡共建、城乡连锁、城乡一体,最终实现城乡共荣。比如,马鞍山市位于安徽最东端,地处长江边,直接面对长三角地区,又与江苏南京贴身紧靠,是皖江城市群的东端龙头门户,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独特优势,因此,马鞍山市积极呼应和利用长三角及南京、合肥、芜湖等周边大都市的市场资源,努力承接争取他们的辐射能量和政策资金,这是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途径和必然选择。全省其它各大中城市也要根据自身区位特点,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抓紧制定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城乡资源力量,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四、优化生态振兴支撑,铸牢文化振兴灵魂安徽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极为厚重。因此,安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重视

     74区域发展研究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y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努力遏制住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生态遭到的破坏和家庭“空壳化”、人口“老龄化”趋势。通过乡村振兴,可以使亿万农民生活富起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安徽全椒县是一个半丘陵半平原地貌的县区,近几年来,该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绿色发展,先后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资源整治、创办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等工程。至2018年6月底,全县森林总面积52万亩,覆盖率达38.93%,林木蓄积量252万立方米;城市区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实现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镇5个,森林村庄49个,从而初步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好局面。所以,全省各地都应像全椒县那样,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统筹山水田湖草系统治理,尤其是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和长江、淮河、新安江水系及巢湖流域,要重点抓好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红线,实现水和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利用。各地还要持续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电、住房、饮水、供暖、学校等“七改”工程,当前尤其要抓紧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乡村振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建议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铸魂。五、加强网络、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农业”持续发展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对各行各业的引领、促进作用不可低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通过实施“宽带乡村”工程,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已达96%,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756个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迈向3000亿元大关,带动就业超过2800万人。安徽的“互联网+农业”近几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按照“国家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主动构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为政府开展脱贫攻坚提供管理手段,已在宿州、亳州、黄山等地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总体来看,全省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把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进手段,进一步加快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山区)的网络、道路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鼓励电商平

     75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y 区域发展研究台及从业者到农村发展,着力解决好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问题。当前,重点要解决好农产品出村难的瓶颈,进一步促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六、大力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安徽农村人才留不住、技术管理型人才紧缺的情况比较普遍且有日趋严重之势,存在“乡村未来谁种地”、“人才在哪里”、“振兴谁带头”等诸多困惑。为此,必须凝聚乡村振兴的共识,营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的舆论环境,形成人才向乡村流动、智力向乡村汇聚、科技向乡村延伸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重点找准配备能带富、善治理的带头人,打造过硬的党支部,为乡村振兴铸造“引擎”,各县市应进一步加强支农、扶贫工作,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员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人事、人才政策环境,持续缓解乡村振兴中“引人难、留人更难”的瓶颈制约;二是大力起用“乡贤”,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激活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内质潜能;比如,安徽阜阳市近十年积极鼓励3.66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起用这些乡贤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17万个,带动就业31.6万人,年产值达200亿元。三是重视职业、朱煌武,男,硕士,安徽省地震局,研究员。执笔人简介创业、产业农民的精准培训,不断提高涉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四是各县市可仿效海南、三亚等城市设立人才专门机构的做法,专司乡村振兴的人才引进、培训、管理及服务等职能;五是各级政府应研究制订和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的标准、认定、程序、待遇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责任编辑:李琦 校对:马健铨 李琦参考文献[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7.[2] 中国合肥,《中国安徽国际农业博览会》介绍,2018.

    篇四: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l.55,No.04 . 2021 · 129 ·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4.6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石家莲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00)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自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以后,我国的乡村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含义、意义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意义;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1205 ( 2021 ) 04 - 129 - 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ide Ways Shi Jialian (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ongqing, 400000)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we must always give top priority to solving the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Since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focus on the rural areas,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In this article,it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also the issues in this process.After that,it carries out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Mean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ssues;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化和城镇化得到快速推进,农村生产要素也出现快速非农化的趋势,在我国农村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病”问题十分突出[1] 。即使乡村问题突出,但是乡村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1 年 1 月 4 日,中央 1 号文件指出,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尤为重要,切不可放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2] ,加快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国家对乡村重视程度的增加,给乡村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出现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的滞后性、乡村人才外流、乡村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3] 、农民精神文化建设还不够以及农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

     1 乡村振兴概念 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几个部分[4] ,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其含义简简单单二十个字,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产业兴旺指的是要将农业产业化体系、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努力向现代化层面构建。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来促进农村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激励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 。生态宜居,主要是强调合理有效利用农村有限资源之外,还要继续保护乡村资源,推进农业的清洁生产,尽量减少利用农作物中的高污染农药或者高污染化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居民长期的居住环境,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少污染、多绿色的美丽生态居住地[6] 。促进乡风文明,国家提出要想办法积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培育农村文明村风、农村居民的家风以及个人淳朴的民风,积极做到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积极推动乡村居民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保障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合理有序地善治乡村事务。

     2 我国乡村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有关工作的开展,农村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各省份因地制宜打造出特色农产品等,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宣传和售卖,帮助地方文化传递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收入。为避免各级干部工作不落实导致农村地区发展较差,各地区对此纷纷采取行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各地区还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如贵州省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并派出有关农技人员对农村居民进行培训和服务。在重视经济发展、技术推广、领导重责等方面外,各省还重视乡村的治理,浙江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持续推进

     55

     · 130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3.1 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不足之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积极推进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小康社会。但是,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不足之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弥补其不足之处。

     3.2 推进农村地区实现内生性发展 近年来,农村地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农村有大部分的人在接受完初、高等教育以后,就选择在城市居住,导致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进行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导致出现高成本低收益。乡村建设主要是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部,没有关注到农村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农民工返乡或者是吸引农村各类型人才回流,有益于实现农村地区内生性发展的战略部署。

     3.3 为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提供新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且在政治、法治等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落后的农村面临主体缺失、组织溃散、公共资源匮乏等问题,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改变乡村落后和贫穷的局面,对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各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仍处于初步阶段,距离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还存在差距,因而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任重道远。

     4.1 乡村的基础设施质量有待提高 乡村基础设施是衡量乡村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决定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重视。近几年,国家向农村投入了诸多的人力、物力,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但有些地方,虽然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其基础设施,却对建成之后的基础设施质量及后期的管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后期出现质量问题。例如,贵州省在交通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就出现了质量差的问题,这是由于其前期设计不合理,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高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造成无论是乡镇公路还是其他道路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7] 。

     4.2 乡村人才队伍不足 据统计,当前农业科研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型人才只占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不足 6%,人才队伍难以带动庞大的农村人口发展乡村[8] 。同时,当前乡村干部的队伍中年轻人也很少,多是一些年长者,并且在现有的乡村干部中也缺乏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最终导致干部队伍后劲不足,从而造成在建设乡村进程中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乡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突出的成员老龄化情况,乡村干部在治理过程中也缺乏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等[9] 。

     4.3 乡村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许多地区借助乡村特色产品品牌塑造、地区旅游宣传等方式实现了乡村文化的价值,但由于农产品存在的同质性问题,以及品牌宣传未落实问题,使得乡村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土的文化价值被忽视,致使农村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

     4.4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体系得到改善,但国家在资金投资方面,更多的还是面向城市,农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缺口逐渐增大。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无法有效融合,难以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农村地区多以第一产业为主,由于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技术落后等,第三产业发展困难。除此之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缺少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较慢。

     4.5 乡村绿色生态发展还不明显 由于一部分乡村地区过多的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处理设施不健全,使得污染严重。再加上一部分农村工厂缺乏监督,乱排乱放,也造成大气、水、土壤的污染。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农户为保障粮食产量,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这种耕作行为很容易让植物和土壤受到污染。当前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地膜较多,在粮食生长周期完成后,部分农户不是对其进行适当的清理,而是选择将其弃在土里或路边,给农村生态安全留下了隐患。

     5 对策建议 5.1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 各地的政府应该在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其质量的提高。一是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改善各个地区的水利、耕地、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基础设施和农民居住的环境。二是要严格监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建立相关的追责制;对后续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管理,查找原因,若是人为破坏,则应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坚持建管并重,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机制。

     5.2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种方式来加强[10] 。首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与农业、乡村文化有关的示范园区,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结合乡村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又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从而达到汇聚和吸引人才的效果,让更多的人才流入。其次,可以建立有关的培训机构或采取集中培训、组织教育、科技下乡等方式,针对乡村发展的方向,宣传有关知识,培养适宜的人才。

     而对于乡村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政府应该鼓励有学识的年轻人下乡,鼓励青年当选村干部,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老干部应言传身教,让年轻干部能够快速成长。政府也可与高校合作,让有意向大学生到乡村工作,保证乡村人才的输送。

     5.3 进一步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当前乡村产业结构发展并不合理,多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差。对于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引 (下转第 139 页)

     55

     · 139 ·

     3.3 加强政校企合作,加大各类行业技能培训力度 引导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探索政府出资与院校合作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贫困劳动力培训新模式,通过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资助政策,支持困难家庭子女就读养老护理专业,为康养行业输送劳动力。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上,鼓励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高校参与各乡镇村开展的智慧旅游、“旅游+互联网”和电商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协会和农村电商协会平台,鼓励院校学生和涉农企业、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合作社和农村创业青年组队合作参加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学校和政府为可孵化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政校村企良好联动。

     3.4 充分发掘乡贤等社会力量,推动持续减贫 自古以来,在乡村建设、风俗教化和事务管理中贡献力量的乡绅,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称为乡贤文化。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樟商回归工程”,挖掘乡贤资源,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乡村振兴新青年创业中心等载体,吸引更多的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充分发挥乡贤“领头羊”的作用,围绕永泰本地重点优势产业和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鼓励乡贤利用专业优势向返乡创业青年群体提供在农村可推广应用的项目。支持乡贤入股合作社、新办村级股份制企业,带动村民以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经营,同时为乡贤提供回归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如创业安居政策、创业扶持奖励、兴办企业税收优惠等。合理利用乡贤捐赠,建立乡贤基金,用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建设,同时利用开放乡贤建言献策平台,鼓励乡贤参与农村基层自治管理活动,并对村务管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基层干部实施监督,助推乡村全面发展。

     3.5 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细化扶贫资金绩效考核 继续推动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严厉查处挪用、非法占有扶贫资金的行为,对基层干部形成震慑,同时对脱贫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和奖励,形成奖罚并用的管理机制。从目前来看,县域的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还处于粗放式评价阶段,如评价资金的到位时长、项目个数、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是否存在违纪等指标。在绩效评价方面应细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扶贫项目的绩效目标,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予以跟踪监测,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使扶贫项目的效果评估更加客观合理[6] 。

     参考文献 [1]马媛,孔龙.甘肃省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4):17-21. [2]庄丽彬.永泰县旅游产业扶贫实施效果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3]黄欣乐,张小龙,丁永潮,单浩皓,刘飞翔.福建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 致贫因子及扶贫路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篇五:振兴乡村的措施和建议

    做好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我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一)、农村总体环境明显改变,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和一条条“村村通”大道。我家在上饶县石狮乡黄岭村,小时候的泥巴路、碎石路,如今全部都是宽敞的水泥路、柏油大道,去年 11 月底还装上了路灯,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景象,拉近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二)、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各村组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村里每个路口的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乡里环卫工人统一定时清运, 农村变的更美了。

     (三)、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乡里到县里再到市区的公路全面改造,拉近了乡里东西方向的各村之间的联系,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宽带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有 8 户亲戚分别位于乡里的不同村庄,家家都装有光纤宽带网络,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这两年家家户户都兴起了“网购热潮”。

     (四)、务工创业机会增多。我村大部分村民都在周边工厂和企业务工,由原来的“打工仔”转变为“家门口就业”,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绝大部分都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私家车数量也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教育设施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我所在的村有一所小学,因为几年来学校撤并,所以也是附近六个自然村唯一的一所小学,面临着教学设施落后,有正式编制和职称的教师数量少等问题,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县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通过接触发现,现在有条件的家庭大部分都选择去了县城或者市里的学校就读,乡村学校的生源减少很多;就我所在的村小学来看,最少的班级学生人数还不到 20人。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村的水泥路由于在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超强度使用,路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坑坑洼洼,却没有后续维护跟上;有的村健身器材被偷走或遭损坏;“农民书屋”有些书籍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有些不开放,还有些利用率低,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第三、偏重城镇化发展,忽视乡村实际,资源浪费较重。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还发现,这几年村里闲置房屋和耕地明显增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村民移居到了县城或市区,另一方面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逐渐减少。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衰落,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全面加大各行政村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大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农业和经济政策宣传,相关政府机关单位多到农村,多给农民宣传和培训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和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土地农作物产量。政府加大引导农村积极与外地企业联系,吸引资金,加强合作,兴

     办企业,更好的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春节回乡,虽然只逗留了短短的五六天,但是足以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个小村庄从内到外的变化和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了实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老家的交通、教育等基础建设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的辛勤耕耘下,家乡人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