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教案设计 思想汇报 对照材料 党建材料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振兴乡镇
  • 谈话记录
  • 策划方案
  • 调查报告
  • 共同富裕
  • 教育整顿
  • 工作要点
  • 扫黑除恶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工作汇报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读后感
  • 发言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党史学习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6篇

    时间:2022-09-17 15:05:02 来源:亿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亿瀚范文网手机站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6篇《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55篇 12月4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6篇

    篇一:《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5 5 篇

      12 月 4 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执政兴国、社会发展、百姓福祉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和保障。战国时期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领导干部要以学法、守法、用法的新形象做法治建设的“领头羊”“排头兵”“实干家”为实现富民强国、赶超发展凝聚正能量。

      “关键少数”带头尊法,做法治建设“冲”在前线的“领头羊”。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作为党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捍卫者,领导干部要始终做法治建设的“领头羊”,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要始终敬畏和尊崇法律,将这种尊崇和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切实维护法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同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做斗争。

      “关键少数”带头学法,做法治建设“冲”在前线的“排头兵”。学法是法治建设的前提,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督促自己守法。在面对“感情牌”的攻势时,坚决不能动摇信念,要深刻认识到:因

     为个别人的私情而违法乱纪,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公情”,也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因此,领导干部要始终做法治建设的“排头兵”,熟悉国家各项法律政策,精通与组织工作有关的各项法规,做到先学一步、高出一筹,方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同时以自身爱学善学法规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法、守法,带动全体人民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传统。

      “关键少数”带头用法,做法治建设“冲”在前线的“实干家”。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高地,就要坚持秉公执法,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用法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当好践行法治的“实干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坚持把廉洁用权当作生命线,按照权力清单用权、按照法定界限用权,用身外的党规国法、内心的道德约束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筑起防微杜渐的“防火墙”,在法律的框架内想事、谋事、干事、成事。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中的“关键少数”,必须在尊法、学法、用法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做法治建设的“领头羊”“排头兵”“实干家”,“冲”在前线维护好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法律的权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法治既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走法治化的道路。

      所谓“法治”,即始终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自然也要遵法依法。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宣言书”,更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总纲。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涵养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要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发挥好关键带头作用,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自觉将自己的权力关进法律的“牢笼”中。以

     往一些办事看面子、讲人情而不遵循制度原则的风气必须要刹住,仗着自己有权力而漠视法律、不守规矩的言行要坚决批驳、反对到底。唯有事事依法、处处遵法、人人守法,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发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推进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个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核心。作为党的一员、身为党的干部,要自觉投身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牢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警戒,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心出力。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驾护航。

      怀揣一颗“用法”的衷心。良法是善治的开端,善治是良法的归宿,一部好的法律如果常常被人抛之脑后而得不到运用,其无异于“空中楼阁”,虽有形却无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地方采取“封村堵路”的方式防止疫情蔓延,初衷是好的,但也存在个别“简单粗暴”的做法,有的把路挖断、有的堆土成山,在阻断疫情传播的同时,

     无形中也把应急通道和应急需要隔断,甚至涉嫌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在我国,关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的法律法规并不缺乏,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用法律条文对照实际情况,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优化办事流程,帮助解决困难。要加大运用法律来指导工作的力度,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的运行更加高效、更加规范、更加通畅。

      坚守一颗“执法”的恒心。“凡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发国难财的人,要罚的他倾家荡产。”这句政府部门传递出的声音,被众多网友所点赞,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方面的热切期盼。疫情防控仅靠医务人员的付出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战时状态下,更要尽全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对破坏市场秩序特别是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制假售假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要坚决实施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处置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重点治理好网络空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驳斥谣言以正视听,对造谣生事、制造恐慌、破坏稳定的人员依法作出处理,营造众志成城、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温暖一颗“普法”的热心。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普法”中“普济”,在“守法”中“守护”。我们党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强大政治优势,要发动广大基层党

     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同群众站在一起,积极向他们宣传普及有关法律知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要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力度,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帮助端正认识、配合防控、规范言行,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勤洗手、戴口罩、不捕食野生动物、不传播听信谣言”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把人民利益发展好、维护好,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耐心、热心、尽心为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凝聚民心、汇集民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地沿着法治轨道前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实现万众一心、共同移“疫”。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读后感

      “C 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强调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各级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全面贯彻纲要精神和要求,自觉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站好“C位”。

     在依法行政中站好“C 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党员干部时刻带头厉行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成效。党员干部的处事方式、日常言行等更是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法治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严格执法中站好“C 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服务员”。“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法律不能严格执行,那就会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社会就会失去起码的公平公正,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全体执法一线干部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让每个案件都能彰显公平正义、经受人民检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狠抓执法监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现“人性化”。同时,要杜绝“人情化”,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

     在全民普法中站好“C 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宣讲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国民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环境建设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改变“曲高和寡”的窘境,变政府“独唱”为全民“合唱”,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成果。只有将法律信仰印刻在每一位国民心中,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才能把全民知法、守法、信法、用法变为现实,人民群众对法治强国建设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

      法治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务必强化“C 位”意识、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行稳致远。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12 月 4 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总书记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精辟概括了“十一个坚持”,迈步新时代的征程之上,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和全面的指导性。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更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全社会营造宪法学习和宣传氛围、弘扬宪法精神和核心内涵、加强宪法

     监督和实施落地,形成良好“循环”、紧密“合环”和严实“闭环”,助推新时代法治发展,厚植社会主义法治的稳固根基。

      成为宪法精神学习上的“积极环”,打通深学深悟的良好“循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十一个坚持”的大原则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成为宪法精神学习上的“积极环”,不断武装智慧大脑、不断领悟核心内涵,成为新时代法治思想上的学习“标兵”,激荡起“比拼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主动引领和号召基层干部加入“学习小组”、积极营造和推行宪法学习的“热情势头”、坚定捍卫和遵守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效力”,打通人人学法、人人懂法的良好“循环”。

      成为宪法精神弘扬上的“主动环”,形成根植人心的紧密“合环”。“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学法热情、尊法坚定、守法光荣的良好风尚,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当好宪法精神弘扬进程上的“主动环”。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释放年轻一代的活跃思维,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用生动活泼的“普法方式”、用高效便捷的“网络渠道”、用效果突出的“主题活动”,把宪法精神...

    篇二:《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

     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 2016 年 10 月 10 日亲自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还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坚定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首要责任”、“第一议题”制度,按照“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措施、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四项标准督促跟踪落实情况,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地生根。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编印《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发展国有经济论述摘编》

     学习材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系统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

     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引导国资国企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担当作为,坚决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确定的前进路线开展工作,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坚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丰富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国有企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坚定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的科学指南。必须全面理解和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确保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

     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制定《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推动中央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实现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专职副书记应配尽配并进入董事会,普遍建立党委(党组)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把关的制度机制。

     在制度建设中提高治理效能。推进董事会建设,落实好董事会职权,健全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升董事会整体功能。保障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明确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

     在健全机制中更好促进各治理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出资人监管,规范和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完善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健全外部董事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正在加快形成,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

     三、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好、用好、管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至关重要。必须严格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能力上、作风上、纪律上都过得硬的国企领导干部队伍。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场选马”机制,积极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一企一策”建强配优领导班子,大力选拔基层经验丰富、实干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明显提升。

     加大培养锻炼力度。按照“政治家+企业家”培养方向,积极开展专业化培训和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吃劲负重岗位经

     受摔打,在开拓市场、推进改革、专项攻坚等一线前沿经受磨练,加快成长为善于治企兴企、管党治党的复合型干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文件,建立容错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极大激发调动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坚持强基固本,把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央企业29.3 万个基层党组织、415.2 万名党员是我们党宝贵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必须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全面压实党建责任。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结果同薪酬激励、奖惩任免挂钩,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考核评价

     体系,既看经济指标,也看党建实绩,有效破解多年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

     全面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创建,组建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企业 15 万个基层党组织、4 万支党员突击队、68 万名党员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和经营发展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风采。

     五、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汇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传家宝;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两个大局”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职工队伍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跟不上,就会散了人心、乱了队伍。必须通过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油鼓劲、凝心聚力。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针对职工队伍结构的新特点和经营环境新变化,强化国资国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做好

     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稳定人心工作,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国企先进精神,选树“时代楷模”、“央企楷模”、“抗击疫情先进典型”,深入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优良传统,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国企先进精神,为企业改革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树立国企良好形象。讲好、讲活国企故事,扎实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改革开放 40周年等系列庆祝活动和重大主题宣传,打造“国企公开课”、“信物百年”经典品牌,国有企业舆论环境明显改善。

     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厂务公开等制度,支持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深化“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活动,加强新时代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和团员青年为党的事业建功立业。

     六、坚持深化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

     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全局,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正风肃纪反腐。

     切实加强政治监督。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加大政治监督力度,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办法和督查办法,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工作台账。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问题和线索快查严处。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驻京办”、“总部机关化”、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等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等一批制度,规范企业资金审批、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

     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奋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篇三:《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读后感- 深刻认识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核心要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更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讲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同根同源、同生共进,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世界社会主义史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必需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障;离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共产党就无法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来说,无论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如何拓展、发展和变化,

      2 但都是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进程息息相关的,打下了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使命追求的鲜明烙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

     现在,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之中: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两个大局”相互交汇、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风险之多、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这其中,主要风险和挑战来自政治领域,来自于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时刻保持足够清醒、足够定力。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多次谈到何谓“国之大者”,“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国之大者、国之根本。

     (二)讲最大制度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根本制度优势、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系统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时,第一位的是关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

      3 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同其他 12 个方面优势的关系,是统领作用和具体体现的关系,是“1+ 12”的关系,不是简单同位并列、等量齐观的。如果作深入分析,12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实际上都同党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都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为依托的。一方面,党的领导优势是带有统领性的根本优势,它贯穿于其他 12 个显著优势中;另一方面,12 个方面显著优势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优势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协调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保证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充分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对于最大制度优势,要作理论分析、讲清内在逻辑,更要看现实情况、看实践效果。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指挥若定,科学果断作出决策部署,全党全国人民闻令而动,各地各部门驰援湖北,4 万多名医务人员尽锐而出,在全国上下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现实情况一再表明,“中国之治”,从一定意义上讲,就

      4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制。

     (三)讲最根本的实践要求,就要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涉及方面很多,但最大的政治要求和最高原则,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做到“两个维护”,目的是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凝聚民心,就要凝聚党心,而凝聚党心就要维护党的核心。民心、党心、核心之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党员干部维护核心的实际表现,直接关系党心、民心状况。难以想象,一个松散、混乱的执政党能够带动人民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政治局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政治机关、政治学校。践行“两个维护”,对党校人来说是个双重使命:一是自己必须要做到;二是要引导别人做到。党校人的职责使命、特殊身份,也要求自己在践行“两个维护”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必须不断强化在党言党、

      5 在党为党、在党兴党的意识,强化讲好政治、教好政治、引领好政治的意识,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做政治过硬的党校人。无论做什么事,还是讲什么话、发什么声,都要时刻注意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筑牢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品格,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篇四:《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2 2 篇

     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率先垂范,当好依法治国的“排头兵”,用“法治思维”指导“工作实践”,示范引领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普法用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守法在前,筑牢“法治之基”。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党员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风向标”,尊法守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与公序良俗,要深化依法治国,基层党员就必须把牢守法这个基本,自觉当好尊法守法的典范。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带头去研究法律、运用法律,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将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触碰底线、不逾越红线、不打擦边球,示范引领群众用法治思想武装头脑,维护社会秩序井然。另一方面,要有法治思维,无论是公共行权还是个人处事,都要自觉在法律约束的“聚光灯”下行权、主动在制度笼子的“放大镜”里用权,坚守法律边界的“高压线”,牢牢把握“法定职权必须

     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准则,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担当,当好依法治国的模范践行者。

      普法先行,积累“法治之势”。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根基,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核心在于守法用法,关键就在于尊法普法,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尤需在普法宣传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要让法治理念走进群众身边,要充分运用线下(传单+标语+常态宣讲)、线上(视频+文章+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要深化以案说法、日常普法,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枢纽作用,对群众身边的矛盾调处、纠纷解决,要充分融入法治理念,推动司法调解、道德化解,让群众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增强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信念,主动去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用法当头,行好“法治之力”。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用好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基层党员干部尤需在用法上做好示范引领。一方面,要用法治理念指导实践,要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各类具体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不仅考虑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还需要考虑法律效果,要把学法、用法、守法与依法办事实践紧密结合,在经济和

     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自觉在受监督的环境下掌权、用权,自觉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要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或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督促纠正,防微杜渐,要以“斗争精神”维护法治权威,推动“法治之力”终端见效、固化长效。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有感 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自觉争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绷紧敬畏法度之弦,带头争当尊法的模范。知敬畏,方能存戒惧守底线。党员干部要把法治精神根植于心,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自觉行动,做到任何时候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要深刻认识到,捍卫法治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践踏法治精神,就是站在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是党纪国法不容许的,是人民决不答应的。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贡献多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和特权可言。因此,党员干部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扎实践行法治精神,带头争当学法的模范。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只有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不断用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武装头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只有系统学习新时代法治理论,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精神,在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准确把握为官做事尺度,才能进一步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怎么样用权等问题,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以法治精神干事创业、服务群众。

      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带头争当守法的模范。党员干部要把守法当作立身做人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要以法治思维去应对风险,以法治精神去迎接挑战,用法律武器去化解矛盾。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法治的框架内履职尽责,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确保手中权力始终不越位、不错位、不出轨。要带头弘扬法治精神,旗帜鲜明捍卫宪法法律,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勇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带头争当守法的模范。

      致力全面依法治国,带头争当用法的模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自觉行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不断检点自己,时刻修偏正

     向,始终保持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坚定定力。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篇五:《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3 篇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记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文章的第一句,就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指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呢?因为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探索取得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只有在党的长久领导下,才能保证不变色,不变质,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但是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剧烈动荡,列强意欲瓜分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随之各种思想和革命力量风起云涌。但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记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正按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记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

     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记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的斗争中形成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记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增强“四个意识”,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为企业员工,我们时刻紧跟党的领导与指挥,恪尽职守,立足岗位。

      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对于民营企业,党的制度要求“……加快在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做到党的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善于处理矛盾,战胜困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

      我们做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在企业一线,我们就是推进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骨干和先锋。我们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做为,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管理中被推在了风口浪尖。我们做为企业员工,时刻牢记党员职责,要为企业发展和壮大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不断发扬工匠精神,精细化管理,保质量,保安全,为客户提供满意产品,为企业做奉献,为职工谋福利,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10 月 17 日下午 ,我会***同志组织全体干部传达学习《关于转发区党委组织部 区党委宣传部关于转发的精神>的通知》通知精神。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序言》暨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出版座谈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的规定教材。

      我会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序言》的重要精神,深刻理解把握《序言》关于学习培训的目标任务、地位作用、重点内容、弘扬优良学风的明确要求。要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分专题分领域开展深入学习 ,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促进干部的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尽管这次党课学习培训时间不长,但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认真讲解下,我对党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崇敬和爱戴的心情也更加加深。

     出生在红色故都的我从小就受到党的教育,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党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扫烈士纪念塔的班级活动中,那会只是觉得当时的革命者很英勇。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不断的学习党的知识也不断地参加一些关于党的历史的活动,认真听取老红军对当时革命和共产党的看法,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我感觉我是受益匪浅的,虽然家乡的红色故居我已经参观过,但是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我还是会找时间去看看,因为我每次去参观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在这次参加的党课学习中我对党有进一步的理解,我翻开党章总纲,首先看到的是这句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目标,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只有共产党才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人民的富裕是共产党的目标,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宽广的胸襟和多么伟大的思想。而中国共产党将他写进了党章总纲的第一句,着实让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对共产党共产主义深深的敬意。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完全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要成为新世纪的优秀年轻人,就要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靠拢。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

     八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这期间,我们党不断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发展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了从国情出发,根据本国的实际,与时俱进。正是因为如此,党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前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篇六:《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后感

    学习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汇篇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矛盾风险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地位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保证。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对于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才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良好的治理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夯实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领域。事实证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要夯实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探索和实施群防群治、共创平安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立体工作格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化建设进程,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坚持加强依法治国的队伍建设。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强大的队伍作保障。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坚持带头尊法,维护法律法规的崇高地位;带头学法,切实学懂弄通学以致用;带头守法,坚决不碰法律红线,不打法律“擦边球”;带头用法,拿起法律武器为人民群众维护权益、谋取利益。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和执治队伍,以秉公用权、公正执法、依法行政,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挥依法治国的群众力量。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需要全体公民共同绘就。要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入脑入心,让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权利,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真抓实干,用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走好理想信念、联系群众和工作作风的治理“上坡路”。

      走好理想信念“上坡路”,筑牢思想“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员干部要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理念,首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纪律、法治、政德及责任意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以身许党、许国、许民,做尊法守法的表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好联系群众“上坡路”,甘当普法“孺子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长期执政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已进入法治新时代,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深刻领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做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的模范。

     积极广泛普法,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充分让群众感受权益得到法律保护、明白要遵守的法规和履行的义务,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里开花结果。

      走好工作作风“上坡路”,担当实干“树清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党员干部时刻树立法治观念,心中常悬法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绝对不能有“越红线、试边缘、打擦边球”的思想。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淬炼党性素养,严格自身作风,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为民担当实干。践行清风廉政的“公仆”情怀,做到依法依规办事,习惯在监督下和阳光下办公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检视,以刮骨疗毒的决心认真整改,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方面制度体系不断成熟,我国在法治为民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彰显出了强大生命力。明确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深化全面

     依法治国实践要从人民立场出发,充分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导向和本质属性,把牢民本法治“指路标”,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运用法治思维,增强为民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既是强化公权使用方向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前提与基础。要将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作为指导为民实践的价值支点,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观,不游离于法治之外、不凌驾于法治之上,始终将法治作为认知问题、分析情况、作出决策的视角与边界,心中有“知法”的明镜高悬,手中有“懂法”的戒尺紧握,脚下有“守法”的红线制约,以法治思维牵引法治习惯和法治行为,以法治思维取代特权思维和关系思维,增强依法维权、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守初心、明责任、担使命,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坚持法治为民,践行为民服务。坚持法治为民,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一方面要把握内在机理和外在变化,在遵循发展规律、总结实践经验中立法修法,在民生领域上全面发力,在公平正义上纵深推进,在短板漏洞上多点突破,实现立法和群众所需相衔接、与群众所盼相呼应,打造法治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全链条,形成具体完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发挥法律定纷止争、维权维稳的作用,以及时的法律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要夯实法治的民意基础,做

     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意见,将民众所达成的共识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参与者,感受到更直接、更实在的法治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从宪法修正案到立案登记制改革,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到新婚姻法的出台,从公共卫生法律保障体系的补充到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法治建设紧紧围绕人民权益,把立法为民落到实处。法治建设在保障人民权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法治既是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尺度规范,也是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问题的现实考量,要借助法治之力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确保法治分配正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推动法治建设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创新法治为民服务模式。创新是法治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要以更加成熟定型的法治体系更好地为民解忧解难,为人民群众提供长久可靠的法治保障。

      “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为民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历史任务。要坚持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良法维护良序、以善法实现善治,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在主动谋划、积极践行和强化保障中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当在“知、守、用、护”中自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添砖加瓦。

      公民要知法,知晓法律基本内涵和条例,做法律上的“明白人”。做到知法,就要心中有法、脑中有法,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要加点“法料”。要首先搞清楚、搞明白我国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特别是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以及民法、劳动法等密切关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要自觉抓住学习机会,广泛摄取法律知识“营养”,多用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武装头脑,多将法律法规条例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培育法治思维,在行动中自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正成为法律上的“明白人”。

      公民要守法,恪守法律基本规定和准则,做法律上的“老实人”。法律是公民的行为底线、行动准则,是限制违法行为、杜绝社会不良现象的“警示红线”,是维护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有了“法”,就有了“边界”。自觉守法,才能不偏离轨迹、不偏离人生的“航向”。作为公民,必须增强法律“红线”意识,长鸣法治“警钟”,紧绷守法之弦,恪守各项法律的基本规定和准则,牢牢守住遵守法律的基本底线,自觉知法守法,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做法律上的“老实人”。

      公民要用法,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做法律上的“践行者”。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要把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

     当成维护利益的“法宝”,习惯地、经常地、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特别是在解决棘手的法律权益问题时,要主动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匡正社会不良风气;要把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当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担子”,挑起担子、履职尽责,坚决地、自觉地、主动地承担应尽责任,履行好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公民要护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做法律上的“支持者”。贯彻执行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提高社会法治治理能力,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离不开每个公民的支持和维护。作为公民,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炼就法治慧眼,善于、敢于、勇于发现和制止社会违法行为,做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行为自觉;做法治氛围的捍卫者,积极参与到培育积极向上良好社会风气的行动中,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全面依法治国的执行者,以实际行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为提高全面依法治国水平建设法治中国助力。

      党员读《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2020 年 12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出版发行。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党员干部的信念、决心和行动,既是形象金名片,也是重要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正因如此,党员干部要将法治理念熔铸于心、践之于行,争做“先行者”“排头兵”,引领群众投身全面依法治国恢宏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法治力量。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把牢尊法崇法“定盘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明灯。只有筑牢法治思维的基石,一事当前先找法、解决难题依靠法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才会更加笃定。坚持看大局大势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坚持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