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教案设计 思想汇报 对照材料 党建材料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振兴乡镇
  • 谈话记录
  • 策划方案
  • 调查报告
  • 共同富裕
  • 教育整顿
  • 工作要点
  • 扫黑除恶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工作汇报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读后感
  • 发言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党史学习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篇

    时间:2022-09-15 21:05:02 来源:亿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亿瀚范文网手机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情况调查报告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年级: 2010级英语本科一班 姓名: 谭芳芳 学号: 100504150113 摘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篇

    篇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守儿童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年级:

     2010级英语本科一班

     姓名:

     谭芳芳

      学号:

     100504150113

      摘要:

     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打工赚钱的机会也增多, 大量的农民工为求生计, 养活家庭供子女上学, 大都选择外出打工, 而把孩子留给妻子或爹娘照顾, 这些孩子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

     针对这一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 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调查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给他们一点关心、 一份责任。

     正文: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弱势群体, 又是这些孩子在学校常受到歧视, 心理素质差,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由于长期的不到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双方的关心和照顾, 他们的性格和脾气优势极为暴躁, 常常发火砸东西、 骂人、 甚至打架、 斗欧……一系列不正常、 较为极端的行为显露于外, 这个不是孩子的错, 也不是家长的错,但是作为家长与孩子团聚时, 希望能多给孩子们一些关心和爱护, 开导开导孩子们的心理, 解释下自己为何外出打工的原因, 关心重视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对此要严格要求; 还要叮嘱看守孩子的家人, 让他们多留一份关心, 帮助他们制定好的学习计划、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 长大后成为一名孝敬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栋梁之才, 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 现实是残酷的, 我作为一名农村女孩, 走访了附近村庄十几个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情况非常不尽人意, 有的孩子才刚十四五岁就已辍学在家, 有的已甚至外出打工, 有的孩子由于爷爷奶

      奶的宠爱不懂礼数, 学习糟糕透顶, 还经常在外惹事生非, 爷爷奶奶对于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 有的孩子天性活泼大胆, 趁父母不在家,没人管他们, 他们就撒谎要钱去网吧, 去喝酒去拉帮结派, 去过他们所谓逍遥自在的生活。

     可惜有些家长仍被埋在鼓里, 仍在外辛辛苦苦挣钱为了孩子们上学, 长大后有出息。

     而有些天性自卑的孩子, 由于长期缺乏锻炼, 缺乏父母的关心和重视, 导致他们上课不敢主动积极发言, 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敢询问老师, 老师批评他们一下会难受无比承受不了, 下课后不愿与同学们交流, 这些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道德受损, 不合群不受交际, 不诚实······ 一系列的坏习惯, 看到这些, 我感到非常痛心······

     自己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也非常能理解这些孩子们的感受和处境, 但也许我必他们幸运的是我有一名好爸爸, 他是一位充满慈爱的父亲, 为了能让我上学为了能多挣些钱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他不辞辛苦地去外地打工, 一年也只能回家一两次, 每当学校开始时, 爸爸总会打电话来说:

     “闺女, 爸爸在外地, 不能回来送你上学, 你别难过哈, 在学校好好上学, 积极表现, 拿个好成绩回家让爸爸看看; 生活上, 要懂得与同学们相处, 诚实待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

     更为重要的是, 要懂得花钱, 不要太会过,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爸爸有钱。”

     每当听到爸爸这些话的时候, 我顿时动力十足, 我觉得爸爸在外打工那么辛苦, 我唯一能帮他的是取得优异成绩, 让他高兴, 让他欣慰; 因为从小知道爸爸在外吃了那么多苦, 所以一直很节俭, 有时候

      别说买零食吃, 就是饭菜也吃些馒头加些家里带的咸菜, 但是我觉得挺好吃的, 尤其是妈妈腌制的咸菜, 自从初中以来, 我就住校, 也已习惯了住校的生活, 也就是那段时间磨砺了我的意志, 别人坐车去学校而我骑自行车, 因为知道爸爸很辛苦, 我觉得我自自己年纪轻轻的骑车更能锻炼身体; 别人背着买的新书包上学时, 我仍背着我妈做的布书包, 我非常喜欢它, 因为它是妈妈在我上初一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现在虽然有些破旧, 但是我仍然当宝贝一样珍惜它、 爱惜它, 因为它上面有一种用钱买不到的东西, 那就是妈妈的爱……别人下课玩的时候, 我仍坚持学习, 我希望每天比别人多进步一点,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让爸爸妈妈失望的, 咬紧牙关, 擦掉泪光,抬头望望天, 希望就在前方等我们去追寻……

     作为一名大学生, 调查了些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从而使自己回想起童年的自己, 虽有些苦涩但很充实,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 应该体恤父母的爱, 应该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狠抓学习, 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生活上要懂得尊敬长辈、 团结同学、 诚实待人……作为家长, 你们要多给他们一些爱, 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在他们失意的时候, 给他们些鼓励和支持, 让他们重新拥有动力, 去拼搏去奋斗……在他们犯下错误的时候要严格纠正, 给予批评, 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多投入一份精力, 关心照顾孩子, 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篇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基于江苏省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的调查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众多学者及各界人士都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一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深入留守儿现象较严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就其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这四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相当的一部分儿童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很多留守儿童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的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与别人攀比玩具等。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强;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低年级的留守儿童行为表现更好;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比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有更大程度的理解。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加 强 家 庭 教 育 ; 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关键字】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农村 1 引言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目 前 , 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非常严重:

     表 表 1 父母在家情况父母在家情况

     都不在

     都在

     单亲在

     所占比例

     60 0 ℅ 12℅ 28℅ 达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留守儿童多达 2000 万,按照全国 3.6每 亿儿童来计算,每 18 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社在 会科学院报告也显示,在 2014 年,中国民工人数达 1.4 亿人 , 打年 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 500 万人的速度递增。诸多研究报告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方面较一般儿童有着缺陷。

     青少年和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日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发展状况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期是人生心理状况发展的最关键期。而儿童时期的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主要是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疑虑、主动性与内疚、勤

     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 善与绝望八个阶段。[1] 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都与家庭教育有关。所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学校教育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要,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以往研究主要涉及由“ 隔代抚养” 、生活上的“ 单亲家庭” 等家庭缺失情况所引起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有:性格惰化、心理老化、信心退化、焦虑、抑郁、生活功能弱、自控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等。有报道显示:首先,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其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 私 冷 漠等 特征 ,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有 据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遇到挫折时有 4.7 %的孩子有 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 0.5 %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 2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能够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相关的差异比较研究旨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方面以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做好留

     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稳定,因此急需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状况,本文从心理健康角度调查研究他们的心理,以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

     2 方法 2.1 研 究 对 象

     留守儿童现象较严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有 村,该村有 7300 余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有 700 余人,留守儿童有200 余人。所选取的作为调查对象的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从6-17 岁,全为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对象中男生 72 人,女生64 人;1-3 年级的有 32 人,4-6 年级的有 40 人,7-9 年级的有 64 人;学有 习成绩优的有 64 人,良好的有24 人,一 般的有 40 人,差的有 8人。

     2.2 研究方法 通过广泛收集并分析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访谈部分留守儿童,得到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生活的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据此构成问卷的基本框架。最后形成的问卷——《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由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况、共 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四部分组成,共 23 个题目。为了消除被调查者对心理健康产生敏感心理或抵触心理,问卷的名字采用生活状况调查。

     2.3 调查过程 为 调查时间为 2014 年 年 2 月,在调查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样,同一地点被试同时答卷,统一收回的措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难以集中的留守儿童则是分组到农户家里发放问卷,并按标卷 准程序指导其进行填写。实际发放问卷 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3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1% 。数据、图表用 SPSS11.5 统计软件处理。

     3 、结论与分析

     3.1.1 留守儿童生活心理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占 52.9% 、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的占41.2% 、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的占 5.9% 。父母半年回来一次的占17.6% ,每个月回来一次的占 41.2% ,经常(至少每周占 一次)的占 43.2% 。留守儿童特别想念父母的占29.4% ,想父母的占52.9% ,无所谓的占 11.8% ,不想的占5.9% 。依恋关系上,52.9%的留守儿童比起监护人而言与父母在一起更开心,23.5% 的选择了监护人,另外的觉得都一样开心。88.2% 的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挣钱给他们读书,5.9% 的认为是挣钱让他们穿上新衣服,5.9% 的人表示不知道。所有留守儿童都不怪父母常年不在家。

     3.1.2 心理健康状况 对父母出外打工,41.2% 的留守儿童表示很理解,52.9% 理有 解,还有 5.9% 不知道。情绪上,5.9% 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抑

     郁情绪,52.9% 有时,35.5% 很少,5.9% 从不,此比率与焦虑情绪一样。解决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方式上,11.8% 的留守儿童选择对父母说,11.8% 对监护人说,35.5% 对同学或小伙伴说,5.9%对老师说,35.5% 不说。在意志坚持性方面,29.4% 的留守儿童总是不达目的不罢休,23.5% 的经常这样,29.4% 的优势这样,11.8% 的很少这样, 5.9% 的从不这样。从别人的评价来看,5.9%的留守儿童认为很少有人说他们行为表现不好,94.1% 表示从未有人这样说过。

     3.1.3 学 习 心理健 康 状 况 学习动机上,70.6% 的留守儿童选择的是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17.6% 的表示是为了挣钱,其余的则是不知道或认为是为了时 和同学们玩耍。学习上遇到难题时 11.8% 的留守儿童留着到学校问老师,5.9% 问监护人,41.2% 问邻家的哥哥姐姐,还有 35.3%留着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兴趣方面,23.5% 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特别好玩,52.9% 认为好玩,17.6% 没有感觉,另外的人为学习不好玩。学习习惯方面,29.4% 的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有 习惯,另外有 41.2% 学习习惯不稳定,其余的则没有固定的良好学习占 习惯。学习纪律上,从不迟到的占 70.6% ,有时迟到、很少吃到的占29.4% 。学习用品供给上,64.7% 的留守儿童都是有求必得到,11.8% 有时得到,另外的则是很少或从未得到。

     3.1.4 生活习惯状况

     5.9% 的留守儿童经常乱花钱,29.4% 有时乱用钱,其余的则是很少或从不乱用钱。11.8% 的留守儿童经常与人攀比,另有 有 11.8% 有时这样,其余 76.5% 则很少或从不这样。17.6% 的留守儿童一有空余时间就帮监护人干活,47.1% 经常帮监护人干活,其余则是有时干或很少干。在自立上,29.4% 的留守儿童生活起居等杂务都靠自己完成,11.8% 基本靠自己,23.5% 则有时靠。

     自己,另外的则是很少或从来不靠自己。3.2.1 性 别 差 异 研究 究

     表 表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差异比较

      项目

     思念父母

     给监护人干活给监护人干活

     自立程度

     t 2.348 2.938 2.916 p 0.033 0.010 0.011

     表 从表 2 可以看出,男女留守儿童在思念父母、给监护人干活、自立程度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表现为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强。可以看出,男女留守儿童在思念父母、给监护人干活、自立程度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表现为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强。

     表 表 3

     留守儿童中男生与女生身心健康状况的比较

     男生(n=62) 女生(n=14) t 值 人际关系 4.37±.85 4.29±.73 -.346 心态 5.61±1.26 5.36±1.28 -.685 自我意识 3.37±1.28 2.93±1.14 -1.187 控制力 5.66±1.34 5.64±1.34 -.046 身体状况 5.29±1.36 4.57±1.74 -1.694 家庭关系 5.40±1.32 4.71±1.27 -1.772 总分 29.71±5.18 27.50±5.08 -1.446

     3.2.2 农村留守儿童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表现方式上(χ χ2=16.000 ,p=0.042 ),三个年级层 次上,高年级的孩子比低年级的孩子行为表现更好,更多得到他人的认可。

     3.2.3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程上(χ χ2=7.902 ,p=0.048 ),学习成绩好留守儿童比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更解。

      4 论 讨 论 现 代 化 的 交 通 工 具 , 农民们出外打工很方便,多半每年回家频率稍高。留守儿童超过一半由祖辈即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监护,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的也占很大一部分,由于千口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出外务工,所以极少有在自己亲戚监

     护的留守儿童,在调查中就没有此类留守儿童。在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有着一些差别,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甚至有些儿童对父母都不想念。这可能与长期不与父母一起生活有关。留守儿童基本上都能明白父母外出务工的真正目的,这也是他们不怪自己父母长期不在家照顾他们的原因所在。不过也有部分儿童不知道,这些儿童基本上都是低年级的学生。留守儿童基本上都能理解父母远离家乡去打工,但是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他们都处在成长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常出现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调查的结果看,有相当的一部分儿童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他们解决的方式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跟别人说,一个人闷在心底。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在这方面,作为父母一般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会感到孩子不愉快或急躁,但作为监护人,或者由于年龄过大,或者由于年龄过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致使他们无处诉说,长期下去就会导致不合理的、不健康的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的发展上,很多留守儿童受了限制,他们在意志坚持性等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另外从别人评价他们的行为来看,的确存在一些留守儿童的行为不够高尚。学习成绩基本与一般儿童无异,学习动机也基本良好。在处理学习上的难题上他们不能向父母询问,因此相当一部分儿童选择问邻家的哥哥姐姐,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学习习惯上的表现还存在欠缺,有很大一部分留守

     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多是只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自己更是很少主动去预习、复习。在 学 习 兴 趣 上 , 他们都没有不好的表现,这可能与全社会基础教育的进步有关,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普遍很高,也可能 与现在对知识的实际需要有关。学习纪律上,留守儿童都表现得很好,这与中小学生普遍比较遵守纪律关,尤其是小学生视老师为权威,更是不敢违背老师的纪律。在学习用品的供给上,多数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基本上是有求必得,但也有一些儿童很少或根本得不到,这可能与监护人的行为方式、性格特点等有关。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照顾孩子,不在孩子身边,感到 欠孩 子 很多 , 很愧疚,就会在经济上多给与孩子方便,多让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也因此可能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结果显示,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于别人攀比玩具等。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容易形成嫉妒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零用钱的时候要多嘱咐监护人,不能养成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更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写信或电话的方式。留守儿童大部分经常帮监护人干活,这可能是监护人的要求也可能是孩子自己愿意的,但这可能会花去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只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还是有益的,让他们懂得体谅、理解、帮助他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强,一般儿童的生活起居等各种事多半由父母代劳,但他们由于得不到父母

     的照顾,因此基本上自立性发展的较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也正是道理。

     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想念父母,这也许与女性比较恋家有关。而且女孩子一般...

    篇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要]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 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他们的脸上写着这个时代的某些密码,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 也得不到父母们的言传身教, 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 这会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 利益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暑假,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 ” 服务队的支教组, 主要调查益阳安化县龙塘乡 坳头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

     本村约有 650 人口, 劳动力 300 多个, 外出打工的占了三分之一, 这个小山村的留守儿童数量约在 15 至 20 个左右, 占同龄孩童的三分之一。

     在他们的意识里, 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 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 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 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中国城市化进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留守儿童无疑成了这一进程的巨大付出者, 但是, 他们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所以我们在关注中国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应是“拯救” 这些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发出的 20 份问卷调查中, 回收了 12 张留守儿童的答卷。

     100%的孩子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 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找一个好工厂、 赚很多的钱, 挣到我的学费或生活费, 就赶快回来。” 即使很小的孩子都希望自 己父母早日 回到身边, 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怀里撒娇。

     在这些“留守儿童” 的学习生活中, 半数孩子表示他们最苦恼的事是“学习题目, 不知道该问谁”, 另外有 18.5%的孩子表示“学习费用高, 支付困难。” 有 12.8%的孩子说“同学欺负, 不知道找谁帮忙”。

     78.3%的孩子既害怕陌生人又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 性格孤僻, 行为懒散, 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

     在中学、 留守学生成了早恋的主要群体, 父母给的钱花在买零食、 上网上, 未成年人处于一个危险的过渡年龄阶段, 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

     比如, 独立性迅速发展而认识能力发展滞后, 精力过剩, 活泼好动, 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会用之不当, 出现行为问题, 甚至违法犯罪, 据调查, 历年刑事犯罪中, 有近 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这种状况延续下去, 很难想象他们长大成人会是什么样子, 会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 会不会反作用于社会?

     分析坳头村这一小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就可折射出整体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健康状况, 这些被留守在家的孩子中, 有 34.5%的孩子认为自 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 而孩子们担心学习成绩的原因是怕不好的成绩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困扰——“爸妈打工挣钱来供我, 我的成绩却不好, 对不起他们。” 在留守儿童中, 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成绩不好, 在情况严重的地方、 厌学、 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比数明显偏高, 坳头村村民对孩子教育问题比较重视, 愿意将在外打工的所有资金全利用在让孩子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上, 但事与愿违, 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 90.7%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学习有家长指导, 而代养人却 “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孩子” 不得不由他人代养。

     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 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 这种身体的构成, 决定了他们文化学习水平总体较低, 调查显示, 84.9%的代养人只具有初中, 小学文化水平, 甚至还有部分几乎是文盲。

     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 使得他们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 往往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留守儿童“为父母而学习,” 学习不科学, 学习后劲不足,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 这只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子女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 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 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还有一部分留守子女是为走出家乡 而学习。

     但大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代养人多半又管不严也管不了 , 这儿的孩子大多和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生活在一起, 与

     父母较少交流和接触, 父母最多间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 因此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

     在关于学习方面的调查中, 孩子们不达标的题多是课后不复习, 因为没人监督。上课听不懂也不想去问, 学习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本身学习能力差。

     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

     通常情况下, 父母不在身边, 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 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 久而久之, 对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

     父母均外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 在个性特征上, 留守子女常表现为两种倾向:

     要么内向、 孤僻、 不合群、 不善与人交流; 要么脾气暴燥,冲动易怒, 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在坳头村的留守孩子中就有四五个过分淘气的, 留守孩子焦虑心理突出, 他们把学习任务当作生活的全部,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 认为自己读不好书就对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 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 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刺激下, 就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 犯罪与越轨现象也开始严重。

     面对这如大山的问题, 我们应思考促进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 我们应给务工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形成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 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也是家长的事, 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而且应该提供心理、 思想上的支持, 应该鼓励子女与亲人、 同学、 老师交流, 应该对子女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教育者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扮演了 举足轻重的角色, 教育者要讲究方法科学,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 应正确引导, 心病必须心药医, 心理健康的问题解决,不能一措而就, 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 讽刺打击, 要以朋友式的谈心, 针对性的疏理, 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第二, 要善于等待。

     第三, 要对症下药, 在处理问题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依靠心理医生或专家指导, 对症下药。

     要以课堂为主渠道, 全方位, 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的现象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留守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政府、 学校或群众组织应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进行有效的干预,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 学校还可以组织留守学生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开展以电话或网络为手段的“亲情连线” 活动。

     总之,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多做一些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事, 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 为“留守儿童” 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篇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一个。留守儿童大多存在自卑、不自信、自闭、叛逆、压抑、孤僻等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成长背景复杂。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农村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大多或离异,或离世,或因经济困难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抚养,导致他们缺少父爱母爱,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他们更懂得世态炎凉,这类孩

     子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2. 文化背景差异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他们便把孩子接到所在城市上学,但这类孩子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受到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让他们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3. 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由于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低,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又大多年老体弱,文化素质也不行,“天高皇帝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仿佛脱了缰的野马,没人管,不会管,或者管不了。对于后来被父母接到所在城市一起生活的孩子来说,父母工作大多不稳定,他们的居住场所也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里就显得非常的疲惫,对

     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没了心情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不是责骂就是打,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言行上就会出现叛逆的表现。

     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学校和家长很难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将孩子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反馈给父母,父母也不能够及时的给予纠正。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临时监护人凭着“人家的孩子不好管”的心理,对其说两句便听之任之,是为“管不了”。

     5. 缺少存在感。留守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遗忘”的一类群体,除了物质的缺失,他们还普遍感觉缺少爱,缺少被关心关注,没有存在感。因此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幅无所谓、不可一世的态度,或者采取一些乖张或过激行为来引人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获取心里的存在感、充实感。而且,他们的那些乖张过激行为往往是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一些行为甚至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

     三、调查问题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对留守儿童负责,更是对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负责,因此全社会应该一起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继续关注“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之所以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争取改善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留守儿童也常常因为家境贫寒和缺少父母的爱而遭到耻笑,感到自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父母尽量在家打工,给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2.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很多留守儿童或因为经济原因,或因为自身心理原因,往往在义务教育还未进行完就已经辍学,过早踏入社会。帮助留守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不但能增加他们的知识量,而且学校还能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正确的引导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减少他们步入歧途的机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二,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三,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四,学校定期进行家访,加强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了解更多学生情况,并给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做思想工作,减少孩子辍学失学率。

     3.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尽量抽空回家见见孩子。父母打工再辛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幸福与否与物质的增加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了丰富的物质但缺乏精神的满足,那算不得幸福。所以,孩子的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他们他们心灵的安慰。现代社会不是古代,天远地远的距离都可以通过电话拉得很近,父母在远处若能常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烦恼,听他们的故事,从中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让他们感觉到父母虽然再远方,却仿若在身边一样的关注着自己。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舍不得那几个路费,衡量一下究竟是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增加亲子关系。

     4.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关注。没有谁愿意被人遗忘,如果愿望“被遗忘”,只能说明他是害怕人家记不得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遗忘。留守儿童大多有这样的心理,他们缺爱,没有存在感,或者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所以渴望他人(尤其是亲人、朋友记得自己)关心、关注自己,但他们害怕,害怕被忽视,被当成自己隐形人!如果感觉到被亲人、朋友忽视了,他们会很受伤,如果他们确实是这样,社会各界的你们请一定要看见他们!不要忽视他们!给予他们除了物质更有精神上的关照顾。

     5.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不论是竞赛性质的还是游戏性质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他们便会跳出最美的舞蹈。很多留守儿童都有自闭的心理问题,除了通过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外,我想丰富的集体活动是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对他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触动,并逐渐形成集体归属感,让他们在这个窗口获得心里的满足。

     2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xx 年 8 月—20xx 年 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 20xx 万留守儿童,其中 14 岁以下占%.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 年 8 月底到 20xx 年 6 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

     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 96 个学生,其中就有 30 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

     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201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和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 和个百分点;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和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认为有同

     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和个百...

    篇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uc a t i o na lPr a c t i c ea ndRe s e a r c h教育理论研究2006 .1 0“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双方在外地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需要照顾的年龄在 16周岁以下的儿童。

     近几年以来, 农村“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引 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评定浙北部分“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试图为其他研究者和学校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一、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湖州市长兴、 德清县中小学生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 4 22名作为研究对象。

     此次共发放量表 4 22份, 其中, 小学四年级 130人, 六年级14 4人, 初中一年级 105人, 初中二年级 4 3人。

     收回4 22份, 有效问卷 363份, 有效率为 86%, 其中男 生17 8人, 女生 185人。2.研究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 该量表适用 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

     它由一个效度量表与 8个内容分量表构成。

     8个分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 对人敏感倾向、 孤独倾向、 自 责倾向、 过敏倾向、 身体的症状、 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量表。3.研究方法。测验以班级为单位, 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由专业人员和班主任配合进行。

     所得数据应用 S P S 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二、研究结果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 “ 留守儿童” 的焦虑总均分 38.02分, 比一般情况 (4 8 ̄ 52分)

     偏低,8个内 容量表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 (低于标准不健康值 8分)

     , 表明 383名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上是正常的。由表 1可以看出, 在 8个内容分量表的测试中,心理健康水平居正常的学生均在 9 0%左右, 而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则占总数的 0.5 ̄ 10%, 且不同内容量表所出 现的学生心理问题人数比例是不同的,其中恐怖倾向、 身体症状、 对人焦虑等三项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最多。

     由此可见,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恐怖倾向、 身体症状和对人焦虑 3个方面, 其次是自 责倾向、 冲动倾向、 学习焦虑、 过敏倾向与孤独倾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岳慧兰, 傅小悌, 张( 湖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斌, 郭月 芝湖州313000)摘 要:

     目 的:

     通过对父母外出 务工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 22名 “留守儿童”进行测查。

     结果:①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 “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 “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

     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 但小学阶段学生与 “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图分类号:G40- 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010X( 2006 )

     10- 0004- 034

     表 1 383名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各项指标检出 率统计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由表 2可知, 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 表明 “ 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就总体看差异不大。

     而从分量表情况看差异明显, 主要表现在恐怖倾向、 自 责倾向、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方面, 其中除孤独倾向方面男生的焦虑程度高于女生,在恐怖倾向、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与自 责倾向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加突出。

     可见, 在中小学阶段的父母外出务工子女当中, 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表 2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X±S D )* P < 0.05, * * P < 0.01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比较。从表 3中可见,各年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悬殊较大,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其中,在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 自 责倾向与冲动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最为显著:

     均 P < 0 .01, 而过敏倾向分量表显示差异更为显著:P < 0 .05。通过进一步多重分析可以知道, 对人焦虑、 自 责冲动、 孤独倾向与过敏方面, 四六年级得分均高于初中一年级, 而初中一年级低于初中二年级。

     其中, 四年级与六年级之间, 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说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表 3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比较三、讨论与分析1.外出务工者子女心理健康一般状况分析。研究表明, 父母外出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较乐观,8个内 容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 (低于标准不健康值 8分)

     ,383名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

     从分量表健康情况看,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恐怖倾向、 身体症状和对人焦虑方面。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 导致他们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从而影响了自 己的人际交往状况; 其二, 有些学生对自 己的抚养者 (往往是老人)

     和在外务工的父母的身体健康以及家庭经济等方面, 存在过分的忧虑感; 其三, 由 于外出务工者大多居住在偏僻乡村, 加之一部分学生已随父母去务工处就读, 在本乡 的 “ 留守儿童”不多且较分散, 乡村办学困难, 因此多无奈集中到镇或县城中小学读书, 他们每日 往返路途遥远而崎岖, 免不了会产生恐怖和担忧; 其四, 由于抚养者一般为年纪偏大的老人, 只能从生活上照顾他们, 而对其生理发展等状况指导甚少, 所以处于青春发育期的 “ 留守儿童”自 然会因身体状况的急剧变化产生焦虑。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差异分析。从不同性别心理状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男生在恐怖倾向、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与自 责倾向方面均明显好于女生。

     一方面, 由于女生生理与心理方面比同龄男生成熟较早, 诸如初潮来临等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神秘感与恐惧感, 又无法及时得到成人指导, 就必然产生焦虑; 另 一方面, 女生特有的心细、 敏感、 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学生生活中项目X±S D检出 人数检出 率 (%)位次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 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4 .7 ±2.0244 .88±2.19 72.7 3±1.89 15.17 ±2.04 24 .87 ±1.9 555.20±1.8695.21±2.2234 .81±2.02838.02±10.601316214720381463.44 .30.53.71.85.1103.71.653746214FP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 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1.6577 .126* *9 .819 * *21.189 * *4 .87 0*2.3692.07 56.24 9 * *13.39 * *.17 6.000.000.000.002.07 0.103.000000因子女 (n = 185 )男 (n = 17 8 )t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 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5.06+ 1.8805.14 + 2.2172.66+ 1.84 85.4 8+ 1.89 95.08+ 1.7 9 35.4 6+ 1.9 125.9 0+ 2.24 74 .9 1+ 2.10239 .69 + 10.614 .4 2+ 2.1284 .62+ 2.17 02.7 5+ 1.87 84 .83+ 2.14 54 .68+ 2.0654 .9 2+ 1.8004 .52+ 1.9 9 04 .69 + 1.9 3235.4 3+ 10.183.024 *2.24 5*- .4 373.061*1.9 9 62.7 7 86.254 * *1.07 71.145

     启 迪学生乐说愿写点 滴谈窦云连(石家庄市建明小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

     启迪; 愿说; 乐写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 010X( 2006 )

     10- 0006- 01优质的语文课堂, 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学生能够在学习 中尽情地发挥自 己的才能, 充分地表达自 己的思想, 勇 敢地阐述自 己的观点, 真诚地表露自 己的感情。

     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乐说愿写呢?一、捕捉焦点,观察生活,培养发现美的“ 小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波利亚也曾说过:

     “ 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 自 己去发现的。

     ”在学习 中, 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 共同 观察那些有情趣的内 容, 指导学生去尝试发现自 己 身边的 焦 点 、 热点话题, 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

     开展课前三分钟谈话活动, 氛围自 由 而活泼。

     可就自 己身边趣事谈论, 也可让学生提供话题, 或是师生、 生生交谈, 演讲、 讨论均可。

     大家不觉得课堂“ 太狭窄”, 自 然就会畅所欲言, 将小眼中的大世界和盘托出 。二、创设情景,主动参与,触动一个个鲜活的“ 小世界”只会发现生活还远远不够, 乐意表达, 善于表达, 才能展现个性飞扬的自 我。

     我们在师生间、 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 同 身临其境一般, 亲自 去体验, 去发现那些新奇的 、 有趣的 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 积极地探索、 积极地寻求答案。依据这一点 , 我经常设置一些特殊作业, 如 :

     安 排游戏课, 在参与中让其认真体验过程和结果, 在学生高兴之余, 布置回家与父母交流并写一篇不拘形式、 不限字数的文章。

     有经历, 文章就有血有肉 了 。

     再如:

     春秋两季景物变化明 显, 景色独特而美丽。

     带学生去踏踏春、 赏赏秋, 岂不是最好不过的说写素材? 学生真正作为一个参与者去学习、 感受时, 就不会“ 无话可说, 无内 容可写”了 。三、尊重学生,学会选择,开启学生乐说愿写的心灵之门在教学过程中, “ 教”要为 “ 学”服务。

     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 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 看法, 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 驾驭语言的实践中, 充分给学生一些自 主选择、 自 由 加工的机会, 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在加工中学习 创造, 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 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 我, 最终达到完美驾驭语言的飞跃。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可以自 由 选择的内 容和机会, 对孩子来讲, 也是很有吸引 力的。

     如有的学生热爱读书, 喜欢不拘形式的朗读。

     那就让其多读, 读得多自 然就能够促进写。

     有的学生乐说, 那就让他在自 由 的空间内 畅谈一番, 而后用 “ 日 记”形式把说的写出 来。

     有的学生擅长画画, 那就让他用 绘画的形式提高自 己的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会选择,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获得了 知识上、 认识上、 情感上的满足, 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 充分的肯定, 树立了 自 信心、 自 主性, 创 造意识、 创 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在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 学生乐说愿写能力的培养, 不仅取决于学生自 身的兴趣爱好、 知识水平、 接受能力 、 思维方式、 意志性格, 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 ,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 尊重每一个学生, 引 导学生自 主选择, 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实践平台【 责任编辑:

     王开贵】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年级差异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年级状况比较现实。

     整体看, 在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 自 责倾向、 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总体焦虑倾向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随年级变换而变化:

     小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状况明显不及初中生。本研究结果提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引起相关机构与人员的关注, 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 教育的投入强度与年级成反比, 重点应该是小学阶段, 对小学生和中学生中的女生的健康更要多予关心, 特别是要注意消除其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减轻其学习负担, 提高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 以全面提高 “ 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 “ 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干预[ J ].教育探索,20 0 5.5.[ 2]周宗奎, 孙晓军, 刘亚, 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 0 5.1.【 责任编辑:

     韩立鹏】6

    篇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

     【网络综合-大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暑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二、人员、时间、地点

     本团队由 20 名广 XX 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于 20XX 年 7 月 13 日至 7 月 19 日赴南宁市 XX 镇开展为期六天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三、活动基本情况

     1.发挥心理学专业特点,关爱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效显著

     7 月 13 日—7 月 18 日,牵心同梦团队在南宁市 XX 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次三下乡活动以“助人自助”的心理学精神为指导,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队员们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

     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开展了走访调查、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梦想墙等特色活动,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始终贯穿在本次实践活动中。

     特色活动一:个别心理辅导——关爱心灵 1+1。

     队员深入白山镇各村屯进行了 2 天的走访调查,共走访了 44 留守儿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案例,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前期走访发现,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一定比例,留守儿童父母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关注比较少,他们的性格是大多比较内向,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人际交往的渴求性比较大。后期走访主要针对发现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倾听他们诉说烦恼,帮助留守儿童挣脱出内心的自卑牢笼,学会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飞向快乐自由的天空。

     特色活动二:团体心理辅导——一起快乐成长。

     通过走访调查和学校老师的反映,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比如留守儿童心理往往容易出现两极化,如过分自卑内向或者是狂妄、目中无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常常各自作为一个团体,小冲突更是不断。由此,我们为他们设计了 3 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同时个人的力量只有在团体中才能更大发挥,增强他们的相互理解。价值拍卖会活动通过模拟现实的拍卖会对孝心、良心、

     成绩、金钱等 26 个人生要素进行拍卖,大家经过考虑后拍下自己需要的东西,最后组织大家进行分享。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看待问题,如果有学生拍卖得了金钱,其余的学生便发出嘘声,待到最后分享,他们才知道这位选择金钱的同学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大家才理解他,敬佩他。同舟共济和支援前线团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牺牲自己、奉献团体的意识。团体辅导活动在后期的反馈中总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也在快乐中学会了团结,得到了成长。

     特色活动三:梦想墙——与梦想同行。

     在中国梦,我的梦爱国主题教育下,我们团队在第一天以开班的形式为孩子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共筑微梦想”的梦想墙活动。通过这个活动鼓励同学们写下和展示自己的大梦想和小梦想,激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小梦想,为自己的大梦想点亮前行的灯。最后我们通过讨论决定为孩子们实现一些我们能够实现的小梦想,并在文艺汇演的时候为他们实现愿望。一个小女孩在梦想墙活动中开始为她的小梦想“跟爸爸说‘我爱你’”准备并计划实施方法、三个女孩在梦想墙活动中实现了“在同学们面前唱歌”的小梦想⋯⋯还有许多许多,很多小朋友都在为他们的小梦想、大梦想做出了实现的努力。

      此外,我们还展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有绘画、朗诵、数学小竞赛、音乐、电影、青春期辅导、女童自我保护、手工课、体育课等、作业辅导和文艺汇演。将心理辅导融入课堂,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为了不辜负家长和校方的期望,团队成员连夜开会,最终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年级留守儿童和学生具体存在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2.灵活应变,确保支教工作井然有序

     支教活动为期三天,在开展支教活动之前,我们全体都参加了试讲,积极讨论出课件的不足以及改善的地方。在第一天,原本我们已经按照我们之前准备的课程来授课,但是早上来的孩子是 50 多个,到了下午却增加到了 120 多个,人数出乎我们的意料,下午我们为了方便管理这些学生,我们把学生分成了三个班,一二年级为小班,三年级为中班,四五年级为大班,每一个班安排了一个班主任并选出班长。晚上我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发现我们某些为孩子们安排的课程并不适合他们,他们对人际,团辅,科普,暑假作业等比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在开会时就针对这个实际重新调整了支教课程,并把各个年级教学适应范围内整合起来,主讲们为了能上好这些课程,利用了晚上的时间修整方案,也就是这些决定使得接下来两天的支教

    篇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甘肃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专业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

      报告标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报告标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分校(工作站)分校(工作站)

     天水分校天水分校

     教教

     学学

     点点

     甘谷甘谷

     届届

     别别

     2010

     2010 届届

     姓姓

     名名

     马彦伟马彦伟

     学学

     号号

     081020029

      081020029

      指指

     导导

     教师教师

     卢广平卢广平

     是否申请学位是否申请学位

     否否

     论文完成时间论文完成时间 2010 2010 年年 5 5 月月 1818 日日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前言】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本次个案研究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甘谷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正文】

     【正文】

     一、个案的描述 一、个案的描述 在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村,有一名叫王楠的学生,在甘谷县模范中学七年级二班上学,性别男,现年 14 岁。在家里,王楠只有 71 岁的奶奶照看,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家人聚少离多。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其母亲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再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在照看,如果让其奶奶照顾日常生活是没问题的,但是教育监护却远远不够。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长期以往,致使王楠养成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二、个案分析 二、个案分析 通过对王楠同学的调查,发现王楠在个性特征中存在做事马虎、漫不经心,对待家庭作业则是能拖就拖,比较懒散,不愿与人交往,性格暴躁等特征,经调查,笔者认为,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王楠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

     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仅靠年迈的奶奶照看王楠,明显力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困境将会更加明显,也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2、心理方面: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王楠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王楠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3、教育方面:在笔者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王楠身上,不能保证他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奶奶对他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使他产生厌学、弃学现象。

     4、道德方面: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使王楠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5、安全方面:由于王楠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再加上王楠较小,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问题是摆在王楠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们往往会成为不良少年攻击拉拢的对象,安全问题堪忧!

     三、指导策略 三、指导策略 对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针对王楠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等。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笔者就找王楠谈心,鼓励和表扬他的行为,借机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帮助他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让他产生愿与人交往、乐与人交往的情感倾向。

     为了让王楠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王楠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 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2、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王楠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笔者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就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了解及教育,王楠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笔者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总结】

     【总结】

     通过对王楠个案调查研究和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帮助留守儿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籍及行为问题》 ,2005.4 [2]孙鸿雁,徐文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王玉琼,马新丽.《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 [J]》 ,2005.1 [4]朱有志,方向新.《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 ,2006.1 [5]关颖,鞠青.《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2005.5 [6]《四川省富顺县义务教育段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陈光明

     2006.10

    篇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立项通知书编号: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摘

     要:

     课题实施的意义;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扩大的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态堪忧;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等。解决农村留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

      家长提高素质

     做好表率

     学校真情关爱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那些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是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而无法亲自照顾,这样的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我校 332 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 123 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37%。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017 年 11 月学校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本年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学校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2015 年 3 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推荐为卧龙区示范家长学校,课题组相关科研论文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龙溪铺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人格发展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性格上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憎恨他们;

     2、学习上往往变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由于缺少家庭对他们学习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做不交作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据调查,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学习无用论在他们心里滋长,他们认为以后不管学历如何都是出去打工的,那现在学习好坏就无关紧要了。3、行为上存有偏差:一是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认真做到,比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二是在学校里受不得一点委屈。特别是在班上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往往喜欢去占上风,要是没有占到上风的话,就会想方设法去报复。三是语言不文明,行为粗野,基本的日常文明礼貌规范都不遵守。有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是一片空白,长辈们只管吃的饱,穿的暖,其他的一切都希望学校来管。不管孩子在家里多么不守规矩,多么横行霸道,他们都能忍让和迁就。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违反学校纪律,不服管教,总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骂人,打架甚至是斗殴。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课题研究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研究的具体内容:

     1、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现状的调查。

     2、影响学生各种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3、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研究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研究,核心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由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从以下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1)、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现状的调查。

     (2)、影响学生各种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思考。①、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因素)②、客观因素的分析(家庭教育亲情缺失、教师关爱、学生之间的影响、社会等因素)

     (3)、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

      研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研究,核心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从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方法、策略。

     2、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 123 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 6 个班级当中。

     五、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

     1、准备阶段(2017.11—2018.3)

     学习有关理论资料,收集、调查有关留守学生的各种正面、负面的报道,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究方案。

     2、调查统计阶段(2018.3—2018.5)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表 1: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 班

      级 儿童总数 与母亲在一起 所占比率 与父亲在一起 所占比率 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 所占比率 与叔叔伯伯在一起 所占比率 与其他亲戚在一起

     所占比率 一年级 18 3 16.67 0 0 15 83.33 0 0 0 0

     二年级 28 10 35.71 5 17.86 10 35.71 3 10.71 0 0

     三年级 27 5 18.51 4 14.81 10 37.03 8 29.63 0 0

     四年级 23 13 56.52 1 4.34 8 34.78 1 4.34 0 0

     五年级 17 7 41.17 8 47、06 0 0 2 11.76 0 0

     六年级 10 5 50 2 20 1 10 0 0 2 20

     合计 123 43 34.96 20 16.26 44 35.77 14 11.38 2 1、631

      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 1 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 6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 57%,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 44%,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1.63%,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表 2: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

     班 级

     留守儿童总数

     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

     所占比例%

     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

     所占比例%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所占比例 % 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

      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父母的 所占比例 %

     一年级 18

     0

     0

     18

     100

     0

     0

     9

     50

     18

     100

     二年级 28

     10

     36

     5

     18

     3

     11

     10

     36

     14

     50

     三年级 27

     0 0

     27

     100

     9

     30

     3

     11

     18

     67

     四年级 23

     0

     0

     23

     100 23

     100 4 14 20

     0

     五年级 17

     8

     30

     19

     70

     0

     0

     20

     74

     27 86.95

     六年级 10 10 100

     5

     50

     10

     100

     8

     80

     10

     100

     合计 123

     28 22.76

     97 78、86

     45 36.58

     54 43.9 107 86.99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半年一次见面的为 22.76%,一年一次见面的为 97%。在与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

     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表 3: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

     外出必要性

     所占比例

     对父母外出希望

     所占比例

      和父母沟通情况

     所占比例

     心理委屈倾诉

      所占比例

     烦恼来源

     所占比例 没必要

     30.5

     希望

     18.4

     正常

     48.9

     父母

     43.4

     家庭

     47.4

     必须

     33.5

     不希望

     77.6

     很少

     47.4

     老师

     20.2

     同学

     13.2

     无所谓

     36

     无所谓

     4

     无法沟通

     3.7

     同学

     15.8

     老师

     7

     无处

     4.8

     学习

     32.7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管人监管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②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③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及格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

    篇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开 题 报 告

     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①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注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涌向沿海城市就业务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们带,于是大量的留守学生应运而生,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学生比例高达 60%以上,加上电脑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学生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隔代管理,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教师的教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于是,经过我校老师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并于 2010 年 12 月经安岳县教育局 2010 年度普教科研组同意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小组立项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并展开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县的普教科研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达到以下目的:

     1. . 加深 对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危害 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 引起教师对解决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助于引起教师对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切实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懂得感恩;拥有爱心;乐于助人;行为不再偏激;学习方式合理化;学习过程轻松快乐;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 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①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建君、王志刚、王昌贵、周欣函、肖庆,报告执笔:刘建君

      通过研究,有利于找到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提高我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进而,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方法的研究、教师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课题管理与开发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00万人。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2005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值得关爱的情况。”同时我们注意到,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也衍生出了一些特定的心理发展障碍。我们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正是旨在提取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信息,找到心理问题成因并寻求有效工作措施,做到有针对性施加心理辅导和干预,并为接受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参考资讯,以帮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力求规避和消除其特定成长环境所带来的身心发展障碍和风险。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 关注儿童面对家庭环境变化适应的过程和更广泛的情景性因素 , 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 , 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 将十分有用。

     2. 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以后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等工作奠定基础。

     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对 我 校 “ 留守儿童 ” 存在的心理问题 进行梳理、分类、总结 ,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

     4. 特别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差异程度。通过比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5. 通过课题研究,给 农村 教师 开展留守学生教育 提供一些借鉴,使其更好的为以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因国情的差异性,国外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

      点课题,成立了强大的研究队伍阵容,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一些省市县区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课题正处在研究过程中。所不同的,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歌剧院副院长张礼慧指出,留守学生就近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却令人担心。特别是这些“孤儿”的人格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重庆市政协委员,刘明华指出:“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干违法乱纪的事。”他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

     福建省农调队对3725名“留守孩子”进行的调查发现,与普通孩子相比,这些缺少父母关爱和管束的孩子,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等极端的性格。

     为加强对留守孩子教育,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安徽安庆市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市启动“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出台了六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留首学生档案。二是建设100所寄宿制学校。三是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四是设置“亲情电话”。五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六是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江西省推出“留守孩子关爱工程”,通过各乡镇、各学校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新机制。“三知”,即知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知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三多”,即多与留守孩子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访;“三沟通”,即教师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由此产生叛逆、厌世等情绪。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养成教育入手,对于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更是少见。我们的研究问题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到底怎样?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家长和学校应如何面对他们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学校、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矫正?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题所涉及的“ 留守儿童 ”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特定时期的产物,而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隐忧则促使我们必须审慎而专注地直面这一现实。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适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包括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梳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对策等一系列的研究行为。

     因此,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有: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其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

     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对于学校来说,科学发展就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留守学生同样也是学生,我们也应当关注他们的一切。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

      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留守学生因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关爱。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梳理探究 2、部分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4、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 5、学校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 6、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特征研究 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比研究 (二)研究本课题的方法、手段

     1、本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2、在研究初期,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了解各班留守儿童的人数和家庭情况,了解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即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3、在探索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4、在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座谈法、对比法,评估留守儿童心理转化的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五、研究措施 1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由安农九义校教导处牵头,以刘建君为组长,四位主研人员为成员组成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刘建君、王志刚、肖庆、王昌贵、周欣菡(排序不分先后)

     2 .培训课题研究队伍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3 .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 4 .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

     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推广经验,进行个案研究。

     5 .及时做好课题结题和科研成果申报。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课题研究参加者、各主要研究阶段、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 阶段 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任务 最终成果形式 第一 阶段 2011 年 1 月 举行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 1.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论文集(报告、主研老师论文);

     第二 阶段 2011 年 2月~2012 年1 月 1.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现状分析、资料收集。

     2.统计本校留守儿童人数,发放心理健康测试问卷调查表,梳理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分类整理归档。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第三 阶段 2012 年 2月~2015 年12 月 实施课题研究:结合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群体式心理辅导、个案式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学校主导开展各类活动等方式的对策研究,探究论证合理的干预、辅导的可行性。

     第四 阶段 2016 年 1月~5 月 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

     1.整理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论文,整理论文集; 2.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县级验收。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一)本课题主持人

     本课题由安农九义校教导主任刘建君主持,具有从事《 农村“留守儿童”...